近日,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民法院常堡人民法庭“家門口”流動糾紛調處室的干警及聯調人員來到村民王大娘家中,為一起土地糾紛案件做調解工作。
王大娘與其丈夫(已故)在興水村共承包土地20畝,土地一直由兒子張某及其再婚妻子于某耕種。2016年,張某因病去世,治病欠下債務需要償還,王大娘決定將20畝土地繼續交由于某耕種。多年過去了,王大娘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前,想收回土地,但于某不愿返還。為此,王大娘向五常法院提起訴訟。
考慮到土地就是“農民的根”,將土地糾紛化解于春耕前對農民來說十分重要。主審法官房金影聯合地方黨委、村委會以及“四所一庭一中心”的代表提前分析研判,系統整合爭議焦點,在確定聯調方案后一同前往王大娘家進行調解。
“大娘,您這么大年紀了,平時也不在村里生活,既然您要將這塊地租出去,您兒媳也還想耕種,不如就租給她,讓她按照市價給付您租金,她帶著您孫女生活也不容易?!?/p>
“今天,我們這么多部門過來,就是想一次性、徹底地、平穩地解決這個事,大家好好考慮考慮?!?/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溝通了3個小時,通過“面對面”的調解、“背靠背”的勸說,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于某可以繼續耕種土地,王大娘與于某簽訂三年的土地租賃合同,于某每年向王大娘支付每畝1000元的租金。
“我年紀大了,不想打官司,也不會打官司,就想要回自己的地,有個活命錢,大娘太謝謝你們了?!蓖醮竽锛拥匕逊拷鹩皳砣霊阎校曇暨煅?,眼含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