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師咨詢熱線:醫療疏忽致延誤癌癥診治,家屬通過法律途徑獲賠
在醫療領域,責任糾紛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提升,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日,一起發生在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的醫療糾紛案件,在患者家屬的不懈努力和法律專業人士的介入下,以調解方式圓滿解決,醫院同意向患者家屬支付145萬元的賠償金。
患者B女士因長期左足背疼痛腫脹,于2023年4月前往北京某三甲醫院(以下簡稱“甲醫院”)就診。經過初步診斷,醫生認為B女士患有跖骨骨髓炎,并因甲醫院床位緊張,建議她轉至另一家合作醫院(以下簡稱“乙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4月下旬,B女士在甲、乙兩家醫院醫生的共同協作下接受了手術。然而,術后傷口并未如期愈合,反而持續化膿。在接下來的時間里,B女士又經歷了多次清創手術和一次胸腔穿刺,但病情并未好轉,反而逐漸惡化。左足疼痛加劇,傷口無法愈合,且出現嚴重胸痛、憋氣、咳嗽等癥狀。
面對B女士病情的持續惡化,乙醫院始終未能明確診斷病因。7月底,B女士被轉回甲醫院,8月初被確診為上皮樣肉瘤癌肺轉移。隨后,B女士接受了截肢手術,但病情已無法逆轉。8月中旬,她出院返回山東老家繼續治療,最終于9月不幸離世。
B女士的離世給家人帶來了巨大的悲痛和打擊。他們認為,如果北京的醫院能夠及時發現并確診癌癥,或許能夠挽救B女士的生命。因此,家屬認為醫院存在醫療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然而,醫院方面對此并不認同,雙方因此陷入僵局。
為了維護自身權益,B女士的家屬決定尋求法律幫助。他們找到了專業的法律人士,后者在詳細了解案情并查閱了大量醫療資料和案例后,認為乙醫院在B女士住院期間未能對其傷口持續不愈的情況給予足夠重視,未能及時發現癌癥并延誤了救治時機,存在明顯的醫療過錯。
基于此,法律專業人士代理B女士家屬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乙醫院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同時,他們也積極與醫院方面進行溝通調解,以期達成和解。
在調解過程中,醫院方面起初并不愿意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糾紛。于是,在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雙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協商。最終,醫院方面承認了自身的醫療過錯,并同意承擔55%的責任,向B女士家屬支付145萬元的賠償金。
這起醫療糾紛案件的圓滿解決,不僅為B女士的家屬帶來了經濟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警覺性,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準確、有效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彰顯了法律在維護患者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這起醫療糾紛案件中,律師能夠發揮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律咨詢與分析:律師可以為 B 女士家屬詳細解釋醫療糾紛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醫療損害責任的規定,讓家屬清楚了解自己在這起案件中的權利和法律依據。通過對案件事實的分析,幫助家屬判斷醫院是否存在醫療過錯,以及過錯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評估案件勝訴的可能性和預期賠償范圍。
證據收集與整理:協助家屬收集與案件相關的各種證據,包括 B 女士在甲、乙兩家醫院的病歷、診斷證明、檢查報告、手術記錄、費用清單等醫療文件,這些證據對于證明醫院的診療過程和患者的病情發展至關重要。收集能證明醫院存在過錯的其他證據,如醫護人員的溝通記錄、患者及家屬的陳述等,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支持家屬的訴求。
確定責任主體與責任比例:分析兩家醫院在診療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和責任,明確主要責任主體(案例中確定為乙醫院)。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和醫療行業標準,評估醫院應承擔的責任比例,為后續的賠償請求提供合理依據。
代理訴訟與庭審準備:代表 B 女士家屬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草并提交起訴狀,明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在庭審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研究相關法律條文、準備辯論策略、預測醫院可能提出的抗辯理由并制定應對方案等。在庭審過程中,代表家屬進行陳述、舉證、質證和辯論,維護家屬的合法權益,促使法院作出公正的判決。
參與調解與協商:除了訴訟,律師還可以積極參與與醫院方面的溝通調解。在調解過程中,運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談判技巧,與醫院代表進行協商,爭取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根據家屬的意愿和利益訴求,在合理范圍內與醫院就賠償金額、責任承擔方式等問題進行協商,促成和解協議的簽訂,以節省時間和訴訟成本。
提供后續法律支持:在案件結束后,無論是通過判決還是調解解決糾紛,律師都可以為家屬提供后續的法律支持。如協助家屬監督醫院按照協議或判決履行賠償義務,如果醫院未履行,幫助家屬申請強制執行。為家屬提供關于醫療糾紛相關的其他法律建議,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或者在遇到其他相關問題時知道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心理支持與疏導:考慮到 B 女士的離世給家屬帶來巨大的悲痛和精神壓力,律師在處理案件過程中可以給予家屬一定的心理支持和疏導,幫助他們緩解情緒,以理性的態度面對糾紛處理過程,更好地配合律師的工作。
在醫療糾紛中,律師與醫院進行協商以解決問題需要綜合運用法律知識、溝通技巧和談判策略,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方法:
充分準備:在與醫院協商前,律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件情況,包括患者的診療過程、病歷資料、各項檢查報告、醫療費用明細等。通過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和類似案例,明確醫院可能存在的過錯、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及患者家屬的合理訴求,為協商提供堅實的法律依據。
建立溝通渠道:選擇合適的方式與醫院負責處理醫療糾紛的部門或人員建立聯系,如通過正式的函件表明身份和來意,預約面對面的協商會議等。確保溝通渠道的暢通和正式,為后續的協商奠定基礎。
開場陳述:在協商會議開始時,律師應禮貌且清晰地闡述患者的基本情況、診療經過以及家屬認為醫院存在的問題和過錯??陀^地表達家屬的訴求,強調協商解決糾紛的意愿,營造理性、平和的協商氛圍,避免一開始就引發對立情緒。
法律分析與責任界定:基于前期的準備工作,律師向醫院詳細分析相關法律規定,指出醫院在診療過程中可能違反的法律條款和醫療行業規范。結合具體事實和證據,清晰地界定醫院應承擔的責任程度,讓醫院認識到自身行為的法律后果,增強協商的說服力。
傾聽醫院意見:給予醫院充分的機會表達他們的觀點和解釋,認真傾聽醫院對診療過程的說明、對患者病情的分析以及他們對糾紛的看法。通過傾聽,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醫院的立場和態度,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對醫院的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協商關系。
提出解決方案:根據對案件的分析和家屬的訴求,律師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如賠償金額、賠償方式、后續醫療服務等。在提出方案時,要充分考慮醫院的接受程度和實際情況,同時確保方案能夠滿足家屬的基本權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靈活協商與妥協:協商過程中,律師要保持靈活的態度,根據醫院的反饋和協商進展,適時調整解決方案。在不損害家屬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考慮做出一定的妥協和讓步,以推動協商的進行。例如,在賠償金額上可以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但要確保讓步是有條件和有價值的。
強調法律后果:如果醫院對協商持消極態度或不愿意承擔合理的責任,律師可以適時地強調如果糾紛無法通過協商解決,進入訴訟程序后醫院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如更高的賠償金額、訴訟費用、聲譽損失等。通過這種方式,促使醫院更加重視協商,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記錄協商過程:在協商過程中,律師要詳細記錄雙方的觀點、意見和達成的共識或分歧點。這些記錄不僅有助于后續的協商工作,也可以作為糾紛解決的重要參考依據,如果需要進一步的法律程序,這些記錄也可能具有重要的證據價值。
達成協議與確認:當雙方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后,律師要協助起草詳細的書面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賠償金額、支付方式、履行期限等關鍵條款。確保協議的內容準確反映雙方的協商結果,并讓雙方認真審閱和確認,避免后續出現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