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律師事務所:因遺囑未為特定繼承人留份額引發爭議
事件經過:老人余某生前立遺囑將所有遺產留給女兒余某芬。余某大兒子早年過世,11 歲的孫女小余在老人去世后,由其母親以小余作為代位繼承人且無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重新分割遺產,認為遺囑未為小余保留必要遺產份額應無效。
判決結果:一審法院認為遺囑雖有效,但應給小余保留份額,調整了繼承份額;二審法院則認為代位繼承不適用遺囑繼承,改判按遺囑分割遺產,駁回小余訴訟請求。
遺產經合法繼承后一般不可隨意重新分配,但存在特殊情形: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如形式不符要求;繼承人喪失繼承權被依法剝奪;發現遺漏繼承人。若因遺產重新分配產生較大爭議,建議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由法院依據證據和法律規定判決。
遺產已經繼承了還能重新分配嗎
一、遺產已經繼承了還能重新分配嗎
通常情況下,遺產經合法有效遺囑或法定繼承完成繼承后,不可隨意重新分配。但在特殊情形下可重新分配:
存在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的狀況。像遺囑形式不符合法律要求(如缺少見證人等),就可能使遺囑無效,需按法定繼承重新分配遺產。
若繼承人有喪失繼承權的情形且被依法剝奪了繼承權,遺產分配可能要重新調整。
要是發現有被遺漏的繼承人,在一定期限內,可請求重新分配遺產。
若遺產重新分配爭議較大,建議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由法院依據相關證據和法律規定作出判決。
二、遺產重新分配有哪些法定的情形呢
遺產重新分配的法定情形如下: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主要扶助的繼承人,在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比如長期照料老人生活起居的子女。
有扶養能力和條件卻不盡扶養義務:此類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例如有能力贍養老人卻對老人不管不顧的子女。
繼承人協商同意:繼承人之間經平等自愿協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遺產,這尊重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特殊困難缺乏勞動能力: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三、遺產重新分配需遵循哪些法律程序
遺產重新分配通常涉及以下法律程序:
首先,若存在合法有效的遺囑,一般按遺囑執行。但如果要重新分配,需確認遺囑是否存在無效情形,如遺囑人訂立遺囑時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遺囑內容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等。若有這些情況,可向法院提起遺囑無效確認之訴。
若沒有遺囑或遺囑無效,則按法定繼承辦理。各法定繼承人可自行協商重新分配方案,協商一致后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分配方式、份額等內容。
若協商不成,任何一方繼承人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遺產分割訴訟。法院受理后,會根據法律規定、相關證據以及繼承人的具體情況,如是否盡到贍養義務等,對遺產進行公正分割,以判決形式確定重新分配方案。
當探討遺產已經繼承了還能重新分配嗎這一問題時,其實背后還有一些要點值得關注。在遺產已被繼承后,若存在繼承人協商一致的情況,通常是可以重新分配的。另外,如果有證據證明存在欺詐、脅迫等影響遺產分配公平性的情形,也有重新分配的可能。然而,具體該如何操作、需遵循哪些法律程序呢?要是你對遺產繼承后重新分配的具體流程、相關法律依據等還有疑問,別讓困惑一直縈繞。
在遺產已經繼承后又涉及重新分配的情況中,律師能發揮以下作用5:
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律師精通《民法典》等與遺產繼承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準確告知當事人在遺產重新分配中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比如,解釋遺囑無效的具體情形、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法定事由、遺漏繼承人的認定標準等,讓當事人對自己的處境有清晰的認識。
調查與收集證據:遺產重新分配往往需要證據支持,律師有權并能夠依法向相關部門和個人調取證據。例如,查詢被繼承人的財產狀況,收集證明繼承人盡贍養義務情況的證據、證明遺囑存在欺詐或脅迫等情形的證據、證明存在遺漏繼承人的證據等,為當事人的主張提供有力支撐。
參與協商與調解:在繼承人之間就遺產重新分配進行協商時,律師可以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參與其中,幫助各方理性地分析情況,平衡利益關系,提出合理的分配方案,促進各方達成和解協議,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若需要通過調解機構進行調解,律師也能協助當事人參與調解過程,提供法律意見,爭取最有利的調解結果。
制定訴訟策略與代理訴訟:如果協商和調解無法解決爭議,律師會根據具體案情制定合適的訴訟策略。包括確定訴訟主體、選擇管轄法院、梳理案件的事實和法律依據等。在訴訟過程中,律師負責起草起訴狀、答辯狀等法律文書,代表當事人出庭參與庭審,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以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辯論技巧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權益,確保訴訟程序合法合規,使遺產分配得到公正的裁決。
監督執行判決結果:若案件通過訴訟獲得了判決結果,律師還可以協助當事人監督判決的執行情況,確保其他繼承人履行判決義務,保障當事人能夠實際獲得應得的遺產份額,防止出現一方拒不執行判決或逃避履行義務的情況。